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EPS数据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5|回复: 2

[数据快递] 2002年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2771

金钱

3637

积分

中级用户

发表于 2018-2-27 15: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鉴
年鉴分类: 行业分类

2002年,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十六大、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建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着力提升工业化、加快城市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政治保持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增长明显加快。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0.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 %,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2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77.52亿元,增长13.9%;第三产业增加值247.67亿元,增长13.2%。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168元,增长12.5%。总体经济形势是1997年以来最好的一年,经济运行态势好于全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各类价格指数详见附表1)。
就业工作全面加强,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191个。按照“市场导向就业、职工自主择业、政府促进就业”要求,16399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8:55.6:35.6变化为8.1 :55.5: 36.4,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至88.2%。
区域经济之投资、进出口的依存度有所提高, 消费的依存度略为下降。200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依存度分别为43.2%、31.2%、18%,与上年相比,投资、进出口的依存度上升6.8、4.2个百分点,消费的依存度下降0.4个百分点。
二、农  业
按照“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农民非农化、农村城镇化”的要求,城乡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66亿元,比上年增长7.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继续调减,粮食生产稳中趋降。200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164.47千公顷,总产量为91.45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17.6%和16.5%。经济作物特别是蔬菜、药材、苗木、花卉的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形势较好。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49.29千公顷,增长13.4%,药材播种面积6.5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83千公顷,增长213.3%;油料、棉花生产下降。全年油料播种面积为25.2千公顷,产量为3.54万吨,分别下降8.7%和24.2%。棉花播种面积3.0千公顷,产量为0.39万吨,分别下降26.8%和18.8%。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9.1%上升到74.8%。其它各种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主要农产品产量详见附表2)。


林业生产朝着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7千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8.1千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53.4千公顷,其中本年新封面积3.6千公顷。森林覆盖率61.3%。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肉禽蛋奶等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出栏生猪174.54万头,比上年增长2.3%;肉类总产量达15.42万吨,增长5.6%;牛奶产量8.54万吨,比上年增长41.1%;全年水产品产量为46798吨,比上年增长8.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2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6.99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15.82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9.68万吨,下降4.0%;农村用电量16.51亿千瓦小时,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初见成效,资源配置向优势企业和优势行业集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达18.74亿元,比上年增长60%。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26.04亿元,增长47.2%,新产品产值率由上年的4.36%上升为5.28%;一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详见附表3) 。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综合得分为168.52分,比上年提高10.22分。继续保持利税增长快于销售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44.69亿元,增长33.3%,其中利润24.3亿元,增长44.5%。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市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4.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工程达到8583个,施工面积3955.4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704.45万平方米,增加458.25万平方米。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7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国有等单位投资176.93亿元,增长37.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0.87亿元,增长11.6%。非国有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非国有投资达2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在城镇集体以上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96.12 亿元,比上年增长36.6%;更新改造投资23.23亿元,增长27.8 %;房地产开发投资54.67亿元,增长46.7%;其他投资6.94亿元,下降13.9%。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2002年,投资率为43.2%,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在国有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122.26亿元(不含房地产)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5亿元,比重由上年0.4%下降为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7.82亿元,比重由21.1%上升为2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4.08亿元,比重由78.5%下降为77%。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92项重点项目中已建成或基本建成30项,完成投资100.82亿元。省重点建设项目35个,完成投资35.26亿元。在建省重点a类项目15个,建设投产项目6个,分别为:杭金衢、金丽温高速公路(金华—丽水段)、金华国家级粮食储备库、金华联通综合楼、横店集团高磁铁氧体产业化项目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福田市场一期工程。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67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598.83万平方米,竣工198.7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呈上升趋势,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85.2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59.39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42.70亿元,增长15.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69.46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2.86亿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20.02亿元,增长14.6%;其它行业零售额29.28亿元,增长7.8%。
商品交易市场成交活跃。全市商品交易市场403个,成交总额56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成交额超亿元的消费品市场23个,年成交额327.77 亿元;成交额超亿元的生产资料市场9个,年成交额174.41亿元。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持续高位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其中:进口1.28亿美元,增长37.3%;出口13.67亿美元,增长52%。出口增幅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国营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分别增长53.4%、32.7%和58.1%。
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产品出口175个国家和地区。传统市场得到巩固,对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四大传统市场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0%,并均保持45%以上的增幅。新兴市场得到拓展。
利用外资增势空前。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1个,新增合同外资额30092万美元,增长201%。实际到位外资10259万美元,增长216%。
外经工作不断拓展。全市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1360万美元,增长55%。全市新批境外项目17个,增长30.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全市新建成高速公路140.2公里,一级公路26.5公里,二级公路44.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83.6公里。拥有机动车47.69万辆,比上年增长27.3%,其中汽车10.97万辆,增长26.7%。年内公路旅客周转量453453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469892万吨公里。航空出港客运量12.94万人次,货运量2546.8 吨。

邮电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08亿元。当年新增电话用户24万户,年末城乡电话用户增至12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4%。其中:住宅电话88 .89 万户,增长17.4%,公用电话1.9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9.9 部/百人提高到 36.9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49.95万户,比上年末增长54%。数据通信基础业务用户和计算机网络用户年末分别达7.41万户和24.65万户。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754.6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6.64亿元,增长21.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42.45万人次,增长19.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0.97亿元,增长19.9%;接待入境游客12.15万人次,增长34.9%,旅游创汇6827.15万美元,增长30.1%。全市共有旅行社36家;旅游星级(涉外)宾馆73家。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849.71 亿元,比年初增加 178.86亿元,增长26.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268.42 亿元,增长24.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0.06亿元,增长22.7%。各项贷款余额 605.80 亿元,比年初增加 155.21 亿元,增长 34.4%。其中:短期贷款436.77亿元,增长28.4%;中长期贷款 137.01亿元,增长58.5%。存贷比例为71.3%。


商业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展。全市保险机构承保金额1826.58亿元,全年保费收入19.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 和32.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6亿元,寿险保费收入14.32亿元,全年支付各类赔偿及给付4.3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2.63亿元;寿险赔款0.86亿元,期满给付0.85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全市现有小学928所,在校学生 33.35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238所,在校学生19.9万人,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3%。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市拥有幼儿园2371所,在园幼儿12.7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学生970人,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4.4%。普高和职高协调发展。全市有高中66所,在校生7.68万人;职业高中52所,在校生6.12万人;普通中专7所,在校生1.4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88.9%。名师、名校长工程取得实效,学校上网工程完成目标任务。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4 所,在校生27150人;成人高校2 所,专修学院 2 所。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
科技事业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工科会,建立了网上技术市场,建立中科院金华科技园,产学研结合得到进一步加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全市组织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41项,实施省级计划项目206项,建立省、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29家,新增34家。科技进步成果稳步增加。103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年末各类人才总数16万人,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6.45万人,其中高、中级职称2.65万人。县级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18个。
气象事业取得新发展。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普勒雷达)建设项目通过选址和可行性认证,全市自动气象站建设全面完成。全年一般降水预报准确率为84.3%,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为87.5%。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成效。全市获省级名牌产品21个、认定市级名牌32个,通过国家免检产品3个,帮助87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金华火腿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获首家国家级“重质量、守信用市场”。推进全市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累计达323个、采标标志97项,新备案企业产品标准914个,170多项产品通?3c认证。农业标准化新建立省、市级示范项目10项,发布市、县级农业标准规范71项,全市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建立省级检测中心3个,省锅炉特种市场1个。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团体8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综合档案馆8个。共有11家公开发行报纸,期发量 67万份。地市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7座。 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广播综合覆盖率和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6.8%和97.5%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社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竞技体育创佳绩,全市组队参加省第十二届运动会20项青少年比赛,获得了37.5金、31银、42铜的好成绩。全市有33名运动员达国家二级运动技术等级标准。体育彩票发行势头良好,2002年发行量达9241万元。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40个,实有床位11443张,卫生技术人员14511人,其中医师6754人。其中:医院50所,卫生技术人员9171人;卫生院285所,卫生技术人员383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包括防病中心)13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另有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763个,卫生技术人员1130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年末拥有各级监测站8个,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12.65亿元。“蓝天、碧水、绿色”三大工程收效显著。2002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6.8%、81.1%,分别比上年上升2.6、0.6个百分点;烟尘控制区面积由133.79提高到240.3平方公里,增长79.6%,噪声达标区128.1平方公里,增长86.4%。全市8个县、市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2级标准,磐安达到1级标准。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全市建成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森林公园16个,其中省级以上森林公园4个。开展“创绿”工程,建成14所绿色学校、16个绿色社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市出生人口为45331人,出生率为10.11‰ ,人口自然增长率3.69‰。年末总人口449.19万人,其中市区91.98万人;非农业人口89.78万人,其中市区27.43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84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64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57元,增长5.4%。全年职工工资总额为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职工平均工资17184元,增长11.7%。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1.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6.05平方米,增加2.35平方米。
民政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68所,床位数4711张。社区服务业建设步伐加快,城镇社区服务和农村服务网络分别346个、127个。三条保障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实现弱势群体“无饥寒”。全市共有低保对象3.64万人,其中城镇302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638.55万元,比上年增长94.3%。慈善总会正式成立,募集资金4700多万元。发行社会福利彩票3610万元,创造社会福利基金496.6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单位参保全覆盖,私营企业职工参保率达40%,全市参加养老保险总人数达36.98万人,比上年净增2.8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达30.33万人,比上年净增6475人;参加失业保险32.2万人;工伤保险10.73万人;女工生育保险9.75万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数。
(3)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表1:2002年市区各类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8.2
1.食品类
99.5
  #粮食
98.1
     肉禽及制品
96.1
   水产品类
88.1
   菜类
112.6
2.烟酒及用品类
97.9
3.衣着类
91.1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6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3.0
6.交通及通讯
94.0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2.3
8.居住
101.9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97.2


表2: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粮    食
万吨
91.45
-16.5
#谷  物   
万吨
84.23
-17.7
油 菜 籽
31030
-26.4
棉    花
3861
-19.8
蔬   菜
万吨
101.53
5.1
茶   叶
万吨
1.76
2.9
水    果
万吨
41.99
-8.4
# 柑  桔
万吨
16.73
-3.2
      葡  萄
万吨
3.40
-6.3
草  莓
6999
-24.7
蚕    茧
3741
0
肉类产量
154212
5.6
    #猪牛羊肉
127966
3.3
禽  肉
25886
19.6
禽蛋产量
42121
14.4
牛奶产量
85381
41.1
猪年末出栏
万头
174.54
2.3
猪年末存栏
万头
121.29
-2.6
牛年末存栏
万头
6.80
-0.7
    #奶牛
万头
2.90
12.4
羊年末存栏
万只
13.72
-6.2


表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2002年

比上年增长%
万吨
5.91

10.8
万米
9198.32

86.5
服装
万件
13534.21

15.9
丝织品
万米
104

-11.5
机制纸板   
万吨
20.29

51.5
乳制品
231.15

10.6
硫    酸(折100%)
11153

-17.5
化    肥(折100%)
40503

22.1
化学农药(折100%)
9765.28

16.6
油    漆
29882

2
塑料制品
万吨
42496.42

8.6
水    泥
万吨
929.97

12.4
万吨
28605

11.9
630

-34.2
成品钢材
万吨
2.63

37.5
金属切削机床
4196

27
内燃机(商品量)
万千瓦
101.87

10.2
小型拖拉机
万台
4.0

11.5
汽    车

550

106.8
自行车
万辆
47.08

69.2
通讯电缆
万公里
11.8

-64.8
电子元件
万只
30348.58

20.3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5.72

21.1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2220.11

6.3
注:工业产品产量的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0

主题

1215

金钱

1万

积分

资深用户

发表于 2019-1-11 1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11

金钱

1万

积分

资深用户

发表于 2019-1-13 19: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8:30-17:30
QQ群:
653541906
联系电话:
010-85786021-8017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手机版|小黑屋|EPS数据狗论坛 ( 京ICP备09019565号-3 )   

Powered by BFIT! X3.4

© 2008-2028 BFIT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