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EPS数据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7|回复: 1

[数据快递] 2007年上海市青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110

主题

3480

金钱

4163

积分

中级用户

发表于 2018-1-29 15: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鉴
年鉴分类: 行业分类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绿色青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实现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经 济 运 行
经 济 总 量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亿元,下降4.4%;第二产业增加值258.7亿元,增长14.7%,其中工业增加值248.8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19.3%。在过去的五年中保持了年均19.8%的增长速度。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7年全区三次产业比重为1.9:62.2:35.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个百分点,体现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新特点。

2007年全区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记录,达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比2002年增加99.7亿元,五年累计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2%。全区结算财力由2002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五年年均增长21.7%。2007年全区财政支出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9亿元,比上年下降18.3%,占总投资比重为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5亿元,下降3.4%,占总投资36.5%,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3.9亿元,增长10.8%,占总投资62.9%,比重上升3.3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商贸业投资10.5亿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14.8亿元,分别占第三产业投资的11.2%和15.8%。
按投资主体经济类型分,内资企业完成投资105.9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外资企业完成投资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农    业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21.4亿元,比上年下降3%。其中种植业产值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林业产值0.7亿元,增长2.2%;畜牧业产值2.2亿元,下降33.9%;渔业产值4.5亿元,增长1.5%。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922公顷,比上年增长4.7%,完成粮食总产量10.6万吨,比上年增长3.9%。

主 要 农 产 品 产 量
指    标
单  位
2007
比上年
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0.6
3.9
油菜籽总产量
2458
-34.6
蔬菜上市量
万吨
58
-5.2
生猪出栏
万头
13.5
-38.9
鲜蛋产量
1609
-22.6
家禽产量
万只
18.7
-81.8
牛奶产量
8584
-4.7
水产品产量
29225
0.6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共制定了18只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9个农产品质量标准,9个操作规程。“练塘茭白”、“白鹤草莓”通过了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评审。


工    业

全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明显提高,推动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与2002年相比,累计增长1.5倍,五年年均增长20%。其中,三资企业完成687.4亿元,增长21%;私营企业完成395亿元,增长13.5%;国有集体企业完成80亿元,下降8.8%。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7户,比上年净增106户,实现工业产值9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高于全区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5.4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5.3%,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全区“亿元产值”企业208户,实现工业产值664.4亿元,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5.9%。

“4+1”主导产业(现代纺织、精密机械、信息电子和印刷传媒四大支柱产业及文体类(休闲)用品制造特色产业)全年实现规模产值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区规模产值比重56.9%。

建  筑  业

至年末,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在地建筑业企业99户,其中一级资质企业7户,二级资质企业29户,三级资质企业57户,劳务分包资质企业6户。全年在地建筑业资质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亿元,比上年下降16.3%。


金  融  业

全区有各类金融储蓄机构12家,证券机构3家。年末企业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54.5亿元和211.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7.8%和5.9%。年末个人贷款余额61.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1%,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55.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5%。公积金贷款余额11.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


国 内 商 业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三区一圈”建设初具雏形。赵巷市郊商业商务集聚区建设已呈规模。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零售额7.7亿元。吉盛伟邦绿地国际家具村自2007年10月开业以来,已有152家国内外家具企业入驻,经营品牌300多个。新城商贸圈建设有新发展。百联桥梓湾购物中心等商业中心经营状况良好,消费增长保持上升势头。

2007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比2002年增加8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9.6%。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吃的商品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1%;穿的商品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6.7%;用的商品6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烧的商品3.6亿元,比上年增长26.6%。


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颖商业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销售额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发展。至年末,全区拥有商品交易市场37个,成交金额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9%。

邮 政 通 信 业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85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全年函件业务量304万件,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国际函件2.2万件;包件收寄量14万件,比上年增长25%,特快专递达到29万件,比上年增长28%;报刊累计份数2275万份,与上年持平;集邮品销售近4000册。
2007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到达数23.8万户,其中:住宅电话到达数16.5万户。小灵通用户5.2万户。ADSL端口容量达到9.1万个,增长28.9%,LAN端口容量达到3.7万个,增长17.1%。ADSL用户数6.8万户,增长30.3%,LAN用户2.1万户,增长13.1%。

房 地 产 业
2007年全区房地产企业共完成开发投资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5%,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拉动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9.4%,是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全年各类商品房累计销售均价9477元/平方米(不含配套商品房),其中,别墅15290元/平方米;普通住宅6422元/平方米;办公用房11189元/平方米。

二、改 革 发 展
所 有 制 结 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优化,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在全区税收中,内资企业完成税收占总量的69%,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占55.6%;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3%;外商投资企业占22.9%。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完成投资占70.9%,其中私营企业完成投资占29.3%;外资企业完成投资占29.1%。

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集体企业完成产值占总产值的6.9%,三资企业占59.1%,私营企业占34%。

政府公共服务

年末,区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单位受理事项7.2万件,比上年下降15.7%;办结项目6.9万件,比上年下降15.7%;接待人次9.6万人,下降3.4%;提前办结率99.4%,上升0.7个百分点,办结率99.9%。行政投诉中心共收到投诉件736件,已办结706件,确认为属实和部分属实的有536件,共督查、督办投诉件230件。

全年各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187条,依申请公开信息935条。“上海青浦”主网站发布各类信息近6300条,总点击数9822.1万次。顺利开通了网上访谈栏目,区政府领导4次与市民在线交流。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综合管理系统共录入信息43万余条。

社会信息化

“万户家庭网上行”活动向农村覆盖,年内完成培训5258人。完成了20个村的村民信息化活动室建设。申领社保卡13567张,累计申领13927张。完成1至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卡申领和发放35452张。高一新生学籍卡申领发放2432张。临时居住证完成申领322068张。完成70周岁以上市民社保卡红卡申领1723张,附卡申领1589张,确保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家校互动”实事项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项目、来沪人员管理系统、区违法建筑信息管理系统、公共GIS系统等开始应用。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等启动建设。“万户企业网上行”全年共签约企业1100家。


对 外 经 济

坚持实施“四个聚焦”(聚焦日欧美企业、聚焦世界500强成员企业、聚焦世界级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实业型民营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取得成效。全年新批准外资项目82个,增资项目83家,合同外资5.2[url=]亿美元[/url],完成全年目标的104.7%。其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合同外资3.3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额62.9%;日、欧、美企业33家,占总合同外资额53.8%。支柱产业企业23家,占总合同外资额24.4%。全年实到外资4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34.1%。

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全区累计利用合同外资47.4    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9亿美元。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截止至11月底,全区有进出口业务企业1107户,实现进出口额8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出口额51.2亿美元,增长30.1%。进口额36.6亿美元,增长35.1%。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22.5亿美元,增68.4%)、日本(16.9亿美元,增5.4%)和欧盟(11.8亿美元,增43.8%),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58.4%。

私 营 经 济

私营经济质量提升,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突出。年末全区注册私营企业47985户,比上年末下降10.3%。私营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95.4亿元,比上年增长9 %;私营企业完成税收7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占全区税收总量的53.8%。


旅 游 产 业
围绕我区自有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旅游接待量3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

青浦工业园区
青浦工业园区集中集聚效应进一步凸现,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完成工业总产值395.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高于全区平均增幅14.6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总产值34.1%,比重比又上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产值”企业99户,年实现产值299.3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75.6%。实现税收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8%。
至年末,青浦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9户。已有21户世界500强和50户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园区。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注重培养和壮大园区特色产业。引进“一目惚”、“越光”等日本优质稻米品种,繁育青角薄稻系列“老来青”,开发特色稻“早香301”并进行了市场营销的尝试。进行稻蛙生态种养试验获得成功。水稻产量360公斤/亩,虎纹蛙产量240公斤/亩。

年末已有上海艾夫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方晟园林有限公司等26家实业型企业落户园区,19户企业进入产出期,亩均产值达6900元。园区全年完成税收近1亿元。

公务车辆改革
2007年,首次对全区1816辆公务用车实行了车改。初步测算每年节约财政支出4000多万元。

三、城镇建设和管理
新 城 区 建 设

新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年内投入8亿元用于公共绿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收购储备土地1351亩。毓秀学校、图书馆项目如期竣工交付使用,南菁园、淀浦河城区景观河道按时开工建设。相继实施了青淀路、华科路延伸、东区规划一路、二路等5条市政路道建设,完成了2.3公里的供电、电信及有线电视线路的配套,铺设煤气、污水及自来水管线约3.5公里,城市道路、管线基础框架得到有效延伸。


实事工程和重大项目

2007年完成区政府实事工程10项,投入资金约1.1亿元。

——新增就业岗位31048个,完成目标的116.7%;
——完成城镇旧住房平改坡改造11.7万平方米;
——建成镇级燃气服务点5个,老城区低压燃气管道改建二期工程(燃气)完成改建18公里;
——建成6个标准化菜场;
——建成4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
——完成7个市级卫生村和1个国家级环境优美镇的创建;
——建成2条村村通公交线,新增城区港湾式停靠站10只;
——改造有线电视网1.65万户;

——建成小型公共运动场2个,健身苑点30个;

——万户家庭学礼仪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实际完成培训1.5万人。
2007年区重大工程共24项,总投资约65亿元。已完成毓秀学校、35KV青龙变电站、生活垃圾处置厂、纪鹤公路、盈港路(嘉松公路——新通浦塘)、沪宁高速(A11)扩建前期等共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和改造,占全年项目总数的25%。另有崧泽大道(赵重公路——嘉松公路)、朱家角漕港河两侧景观整治(放生桥——珠溪路)、南箐园等10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公 用 事 业
全区水厂综合生产能力41.3万吨/日,年末供水管道长度1741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3832万吨,其中,生产用水量4932万吨,生活用水量3435万吨。城乡自来水普及率100%。年末天然气管道总长403公里,供气总量3022万立方;供应液化气9328万吨,液化气用户150198户。全区天然气、液化气使用普及率98.7%
至年末,全区区管公路总里程达895.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3.3公里,二级公路361.5公里。

全区拥有主要供电设备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30座,10千伏配电站963座。年末,全区共有用电户数27.6万户,年总售电量3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28.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3%,占总售电量的7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户数23.5万户,用电量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9%。最高负荷为853.7兆瓦,比上年增长9.8%。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新建的华新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白鹤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全区铺设了74.3公里污水管网。

河道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到2007年末共整治镇村级河道970条,疏浚长度900公里,清淤1590万方。推动15个老工业点206家企业进行了污水纳管。完成了徐泾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青浦区“扬尘污染控制区”的创建任务。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二氧化氮污染指标达到国家I类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指标达到国家II类标准。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为321天,比上年增加6天,优良率为87.9%,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

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上年水平,青西的太浦河、大蒸港、北庄河、市河达到II—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青东的淀浦河、东大盈港、西大盈港、新通坡塘、油墩港、上达河和环城河等骨干河道水质处于IV—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之间。

绿    化
至年末,全区园林绿化覆盖总面积5831万平方米,园林绿地总面积5786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851万平方米,生产绿化面积357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41.2%,绿地率41.6%。

青浦城区绿化覆盖面积529万平方米,绿地总面积505万平方米。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0.2%,绿地率28.9%,人均公共绿地18平方米。


四、社 会 事 业
科技与人才

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产值达3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高于全区规模平均增幅3.8个百分点,占规模产值比重为30.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250件,比上年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比上年增长40%。我区2位企业家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称号。潘跃进、吉继亮获首届“上海科技创业英才”称号。


教    育

全区共有教育单位142个,其中社会力量办学30所,中小学教育49所,学前教育36所,职成教育47所,特殊教育2所。另有农民工子女学校28所,学生16703人。全区现有在编教职工6211人,其中专任教师4614人;高级职称416人,中级职称2988人,初级职称2470人;硕士生27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占比分别为99.2%、93.4%、36.9%、26.1%。

2007年,全区幼儿园在园幼儿园12590人,小学生23014人,初中生17354人,高中生7540人,中职学校在校学生5381人。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达54.5%,位列全市中上水平。

全区教育事业财政支出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文    化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累计调频广播播出5300小时,电视播出达10000小时,其中,电视新闻播出4800余条,向上视、东视等上级煤体发布129条,被美国斯科拉电视网录用电视专题片16部。新闻《让退伍兵带着工作回家》、《秋后算帐还是种粮好》,专题《王博士与松江鲈》等23部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青浦报》每期发行达4万份。
举办了“群众演,演群众”、“青浦人演绎青浦事”等28个系列67场次的活动,共吸引了50多万人次参与。放映电影2161场,观众62.4万人次,评弹演出358场,听众2.2万人次。

卫    生

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0所,其中区卫生局所属机构25所,民办医疗机构21所,私立诊所23所,企业单位内部医疗机构35所,村卫生室236所,其他一级综合性医院1所。至2007年底,全区卫生系统共有在编人员2958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2348名,其他技术人员193名。获国家级建设项目1项(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


体    育

年内完成了30个健身苑(点),基本实现了村村全覆盖。年末已有8个镇、街道建设了社区公共运动场。年内还完成了10片农民健身工程。

圆满完成特奥会赛事组织任务,成功承办六个国家代表团325名运动员、教练员的社区接待工作。

五、人 民 生 活
人    口
年末全区总人口87.2万人,其中来沪人员41.5万人,占总人口47.6%。常住人口77.8万人,其中来沪人员31.9万人,占41%。全区户籍人口45.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8.1万人。2007年户籍人口出生3202人,出生率7‰,自然增长率0.09‰。

就    业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1048个,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116.7%,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新增就业岗位指标。其中,非农就业岗位12590个,占新增岗位的40.6%;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570人。认定“双困”人员493人,安置率91.5%。镇保无业人员就业人数为10115人。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网上培训7830人,完成年度目标104%。发放职业培训卡6954张,职业培训人数5831人,有效培训率为84%。累计至年末,全区共有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1727家,从业人员15351人。

居民收入和储蓄
政府加大对民生关注力度,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8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468元,比上年增长10.8%。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1元,比上年增长21.4%,恩格尔系数为32.4%,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多,空调机、移动电话、热水器等已相当普及,家用汽车、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青浦区农村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
耐用品名称
单位
拥有量
2002
2007
洗衣机
65
95
空调机
31
134
抽油烟机
45
73
微波炉
23
74
热水器
65
94
摩托车
100
100
汽车(生活用)
——
4
移动电话
72
170
彩色电视机
132
198
影碟机
27
28
家用计算机
13
52
   #接入互联网的
——
37
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77.4亿元。

社 会 保 障

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截止2007年11月底,共有78517人参加城镇社会保险,45778人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共征收各类社会保险费8.4亿元,基金征缴率达99.9%,对24712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社会化发放,社会化发放率100%。工伤、生育等其他保险正逐步进入百姓家。


社会福利与救助

至2007年底,全区共有社会福利机构17家,床位数2277张,入住老人1008名;福利企业155家,安置残疾职工2964人。全年完成新增养老床位638张。全区共有持证残疾人14687名。通过完善建设后全区“阳光之家”和“阳光工场”总面积为3700平方米,比原有增加1300平方米。

全年共发放特困人员实物救助8273人次、33万元;发放重残无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金25298人次、622万元,;发放帮困粮油供应卡7653人次、32万元;发放“协保”人员生活困难补助金2079人次、29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7811人次、762万元;发放特困人员医疗救助金712人次、212万元。全年社会捐赠金额196万元,捐赠衣被总数11万件。

公 共 安 全

公共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措施得到加强。2007年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199起,比上年下降48.9%,死亡人数与上年持平,受伤人数比上年下降63.4%;各类火灾事故272起,比上年上升45.5%,死亡1人,与去年持平,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66万元,比上年上升49.4%;各类生产事故(不包括轻伤)82起,死伤人数86人,比上年下降2.5%,直接经济损失629万元,比上年下降36.7%。

强化食品药品市场监管,确保全区人民饮食和用药安全。全年共发放食品卫生许可1469户。完成食品监督抽检2112件,合格率80.5%;食品快速检测11145件,合格率85.2%,药品等生产使用经营企业抽检数为907件,合格率为97.4%。取缔无证食品经营单位222户。完成药品抽检906件,完成检验823件,合格率96.8%;保健食品抽检16件,合格15件,合格率93.8%。




说明: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待正式年报编制完成后,以年度统计年鉴数为准

11

主题

206

金钱

1万

积分

资深用户

发表于 2019-1-14 09: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8:30-17:30
QQ群:
653541906
联系电话:
010-85786021-8017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手机版|小黑屋|EPS数据狗论坛 ( 京ICP备09019565号-3 )   

Powered by BFIT! X3.4

© 2008-2028 BFIT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