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EPS数据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8|回复: 0

[数据快递] 2006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98

主题

2212

金钱

2641

积分

中级用户

发表于 2017-12-13 14: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鉴
年鉴分类: 地区分类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统筹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协调、较快的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7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12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35.31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60.46亿元,增长12.3%。人均GDP为29522元,折合3703美元。
2006年全市分行业增加值
指标名称
本年实绩(亿元)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760.89
13.9
  第一产业
65.12
4.4
第二产业
435.31
16.7
    工业
387.71
16.5
    建筑业
47.6
18
第三产业
260.46
12.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5.16
14.4
    批发和零售业
52.51
12.5
    住宿和餐饮业
13.41
13.4
    金融业
24.31
21.3
    房地产业
41.72
8.4
    其他服务业
93.36
10.8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91.77亿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79亿元,增长25.3%,分别比上年提高4.6和2.0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主要税种全面增长,全年入库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39.08亿元、14.17亿元、12.99亿元和7.1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14.7%、19.4%和39.0%。全市财政总支出55.93亿元,增长26.9%,其中农林水和气象支出4.03亿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1.03亿元、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1.5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71亿元、社会保障支出1.09亿元,分别增长41.2%、15.6%、21.4%、32.2和30.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六升二降”的格局:居住类价格上涨2.8%,涨幅居首位;医疗保健类和家庭设备用品类价格分别上涨1.1%和1.0%;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和交通通讯类价格涨幅均在0.5%以下,衣着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分别下降4.2%和1.7%。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指    标
指数(上年=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
 食品
100.2
    #粮食
102.8
 烟酒及用品
100.3
 衣着
95.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1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1.1
 交通和通信
100.4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3
 居住
102.8


    二、农    业
    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农业产值45.50亿元,林业产值15.06亿元,牧业产值26.56亿元,渔业产值25.77亿元,分别增长7.5%、4.9%、8.5%和6.8%,实现了农、林、牧、渔各业的平稳同步增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7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2.9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9%,粮食单产472公斤/亩,增长7.8%,粮食总产量达到91.24万吨,增长11.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80万公顷,其中油菜籽面积4.0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4%,蔬菜面积3.77万公顷,果用瓜面积0.79万公顷,花卉苗木面积0.9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0.4%、12.7%和6.5%。蚕茧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蚕茧产量2.20万吨,增长16.5%,蚕茧价格上涨30.9%,蚕茧产值达5.99亿元,增长52.6%。
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本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91.24
11
   #春  粮
万吨
3.32
40.7
     晚  稻
万吨
77.42
10.3
油菜籽产量
万吨
8.34
-7.1
蔬菜产量
万吨
90.15
0.7
园林水果产量
万吨
7
1.2
茶叶产量
8840
4.5
蚕茧产量
万吨
2.2
16.5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9.04
6.8
肉类产量
万吨
18.2
10.9
禽蛋产量
万吨
4.16
12.6
生猪出栏
万头
167.11
4.5
羊出栏
万只
36.91
-0.7
家禽出栏
万只
4844.68
4.7


    全市已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4.46万亩,共有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96只,绿色食品51只。
三、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87.71亿元,增长16.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6%,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85.42亿元,增长28.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53亿元,增长29.5%,实现利税总额114.31亿元,其中利润66.44亿元,分别增长29.9%和33.7%。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考核指标得分263.92分,居全省首位,比上年提高21.3分。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本年实绩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42.77
31.3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8.14
55.6
配混合饲料
万吨
14.79
41.7
黄酒
千升
24816
65.2
精制茶
37586
87
20775
21.6
万米
41448
8.8
印染布
万米
147022
9
16818
2.7
丝织品
万米
164400
11.6
服装
万件
11239
17.3
人造板
万立方米
74.13
20.6
人造板表面装饰板
万平方米
8153.72
-8.5
实木地板
万平方米
1900.4
23.4
家具
万件
1515.68
46.8
输送机械
11607
55.6
收获机械
6292
-4.8
交流电动机
千瓦
66678
52.3
金属成形机床
680
11.7
农用化学肥料(折纯)
36291
-8.9
化学农药原药(折纯)
53655
33.7
化学原料药
16686
13.8
塑料制品
45240
25
水泥
万吨
1361
0.3
耐火材料制品
万吨
57.15
11.7
钢材
万吨
93.53
20.7
铝材
万吨
13.67
18.4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570913
-0.8
光缆
芯千米
8045554
28.3
电光源
万只
21158
37.1
蓄电池
千伏安时
6449067
77.2
冷柜
万台
23.13
29.3


    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既是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占比最大的四个行业,又是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实现产值269.11亿元、100.52亿元、130.87亿元、128.57亿元;实现利润12.26亿元、5.87亿元、6.56亿元、5.12亿元,分别增长28.2%、66.6%、51.4%、54.1%,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16.1%、14.0%、13.3%、10.7%。
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2.10亿元,增长34.7%,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3.32亿元,增长21.3%,重工业增幅比轻工业高13.4个百分点,重工业所占比重达56.5%,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利润34.38亿元,增长36.3%,高于轻工业5.2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1.7%。
    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0家,其中国家级32家,分别比上年增加20家和8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十大先进制造业中心完成工业总产值708.98亿元,增长3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1.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06年,申苏浙皖、申嘉杭、杭长高速公路和湖嘉申航道,以及浙北高速客运中心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中心城市“中间整治”工程建设加快,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9.62亿元,增长15.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5.12亿元,增长65.7%;第二产业投资260.41亿元,增长15.6%,其中工业性投入完成258.7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214.09亿元,增长14.0%。全年限额以上投资项目17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391个。全部限额以上投资完成443.99亿元,增长16.8%,其中非国有投资317.46亿元,增长22.4%,比重达71.5%,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2.75亿元,增长5.4%,增幅比上年回落16.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额58.39亿元,增长7.1%,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0.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87.51万平方米,增长32.4%;房屋竣工面积299.55万平方米,增长31.9%。商品房销售面积241.20万平方米,下降2.9%,其中住宅195.19万平方米,下降6.0%;商品房销售额80.70亿元,增长16.3%,其中住宅60.33亿元,增长11.0%。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市资质建筑企业19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42.7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6.18亿元,分别增长33.4%和27.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47.55万平方米,增长18.0%。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8亿元,增长15.2%,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9.30亿元,增长15.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9.88亿元,增长17.2%。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66.98亿元,增长26.5%,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2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7.41亿元,增长17.8%;日用品类1.74亿元,增长25.1%;金银珠宝类1.90亿元,增长46.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8.74亿元,增长32.8%;石油及制品类19.34亿元,增长22.7%;汽车类9.14亿元,增长56.7%。
    年末全市拥有商品交易市场198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市场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34个,比上年增加3个,市场成交额353.24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0.5%,其中市场成交额超十亿元的市场6个,成交额为268.29亿元,占总成交额的61.1%。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02万人次,其中国内旅游者1288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9.6%、19.5%和36.2%;实现旅游总收入78.90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4.82亿元,旅游外汇收入5095万美元,分别增长20.2%、19.5%和38.2%;全市旅游景点门票收入9011万元,增长37.1%。全市拥有星级宾馆58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宾馆20家,比上年增加4家。
   六、对外经济    2006年,我市对外贸易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进出口总额一举突破30亿美元大关。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出口额26.68亿美元,增长33.7%,进口额3.42亿美元,增长24.5%。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连续四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在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23.2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3.40亿美元,分别增长34.2%和30.4%。分经济类型看,自营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外贸出口额11.7亿美元和10.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和48.4%,高于平均水平11.5和14.7个百分点,两者出口份额占全市的83.5%。个体工商户全年实现出口额6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倍。
2006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国家或地区
出口额
比上年
进口额
比上年
(万美元)
增长(%)
(万美元)
增长(%)
美国
70332
29.3
2749
-20.5
日本
19028
17.4
4439
24.1
德国
14937
26.9
4084
357.6
加拿大
9249
56.1
2214
445.8
香港
10036
14.5
362
0
英国
9999
53.7
214
0.9
意大利
8418
23
1543
-1.9
比利时
5958
26.4
519
145.3
法国
5312
18.4
989
44.3
西班牙
6001
25.5
194
389.9


    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61亿美元,增长4.1%;实到外资7.57亿美元,增长16.3%,增幅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1086万美元、254万美元,占总数的0.6%和0.3%;第二产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达15.31亿美元、6.65亿美元,占总数的87.0%和87.9%;第三产业合同外资、实到外资分别为2.18亿美元、0.89亿美元,分别占总数的12.4%和11.8%。全年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企业109家,占新批外资企业数的39.5%,其合同外资占全市的76.3%。2006年外资到位率达43.0%,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全市共输出劳务513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完成外经营业额641万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6家;新批境外企业投资总额701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189公里,比上年增加1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4公里,比上年增加88公里;一级公路283公里,二级公路303公里。康庄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51条,累计建成1755个港湾式停靠站,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全年完成客运量8393万人,比上年增长11.0%,旅客运输周转量31.9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7%。全年完成货运量15369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公路货物运输量6068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9301万吨,分别增长12.7%和10.4%;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161.24亿吨公里,增长5.7%,其中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26.99亿吨公里,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134.2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7.0%和3.7%。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3320万吨,比上年增加2165万吨,增长19.4%。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9.44万辆,比上年增加1.34万辆,增长16.6%。私人汽车保有量达6.63万辆,增长22.3%,其中轿车保有量达3.75万辆,比上年增加9583辆,增长34.3%。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2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年末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20.4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76.7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6.72万户,增长17.8%;电话普及率达到11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1部;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19.2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4万户,增长14.1%,其中宽带用户16.14万户,增加5.41万户,增长50.4%。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为717.1亿元,贷款余额为559.06亿元,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分别比年初增加108.63亿元和97.67亿元,同比多增40.94亿元和41.98亿元,增幅分别为17.9%和21.2%。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92.00亿元,新增55.86亿元,增长16.6%。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为13.87亿元,比上年减少6.40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2.5%,比年初下降了2.0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
指标名称
年末余额(亿元)
比年初增减额(亿元)
各项存款
717.1
108.63
 #企业存款
185.86
23.1
    储蓄存款
392
55.86
各项贷款
559.06
97.67
   #短期贷款
319.96
69.56
    中长期贷款
219.67
23.17


    全市证券营业机构各项业务全年成交309.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5%,其中代理A股成交230.11亿元,增长191.1%。截止2006年末,全市已有上市公司5家,发行股票5只,累计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12.53亿元。
    全市保险公司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93亿元,增长8.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2亿元,增长11.3%;人身险保费收入11.62亿元,增长7.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76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财险赔付3.33亿元,下降6.9%,寿险赔付4308万元,增长2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574所,全年招收学生12.64万人,在校学生47.04万人,毕业生数13.02万人。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高考(文理科)上线率达到88.4%,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89.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9%和100%;十五年教育毛入学率为95.1%,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市拥有幼儿园174所,在园幼儿6.02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5.3%。全市共有专任教师2.37万人,普通中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专任教师数5.5人。
2006年全市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数(所)
招生数(万人)
在校生数(万人)
毕业生数(万人)
高等教育
4
1.19
3.17
0.6
中等职业学校
27
1.56
4.21
1.31
普通中学
142
5.15
14.96
5.38
高中
25
1.77
4.97
1.55
初中
117
3.41
9.99
3.84
小学
223
2.58
18.35
3.34


    2006年我市启动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湖州科技创业园二期、湖州食品生物医药检测研发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创新平台。全年科技经费投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科技三项费用1.29亿元,增长14.1%。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3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0%。全市拥有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1家,比上年增加5家。列入国家级火炬项目132项,比上年增加108项,重点火炬项目17项,比上年增加13项。全年专利申请量1977件,比上年增长11.4%;专利授权量1388件,比上年增长1.88倍,其中发明专利17项,比上年增加9项。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2只、国家免检产品37只。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129万元,比上年增长4.4%。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名,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至2006年末,全市拥有剧院、影剧院4个,全年演出场次914场;文化馆、艺术馆4个,全年举办展览35个,组织文艺活动136次;公共图书馆4个,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9万平方米,总藏量101万册件;乡镇街道文化站68个,省级“东海明珠”乡镇24个;档案馆4个,博物馆(纪念馆)11个,文物保护单位242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0.8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23万平方米。参加省以上重大文艺活动及比赛获奖作品共75件,其中获省金奖11件、银奖21件、铜奖17件;《长兴百叶龙》和《湖笔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年共引进高雅艺术演出134场,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490场,组织基层文化活动3259场,开展电影下乡放映13267场次。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56.40万户,比上年增加4.4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9%;数字电视用户1391户,比上年增加391户。全年出版各类报纸3290.6万份,其中湖州日报1573.7万份,湖州晚报1394.5万份,湖州广电报322.4万份。
    年内成功组织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体操协会主办、湖州市体育局承办的2006年全国艺术体操个人冠军赛;成功承办了第七届极限运动大赛暨海峡两岸、香港、澳门极限运动精英赛。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在由省体育局举办的省级运动会上获得奖牌121.5枚,其中金牌60.5枚、银牌19枚、铜牌42枚。市民健身中心工程启动,全市配置各类健身器材453处。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84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亿元。
    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69个,其中医院28家、卫生院100家、妇幼保健院4家,全市共有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级医院3家;拥有医疗床位9005张,比上年增加284张;卫生技术人员12019人,比上年增加1160人,其中执业医师3659人,执业助理医师1132人,注册护士3386人;每万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35张,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每万人口拥有医生19人。全市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43个。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6.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参加人数为177.52万人,全年报销金额达8800万元,比上年增长55.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村改水投资总额1.43亿元,增长58.9%,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受益率已达91.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257.89万人,其中男性130.19万人,女性127.70万人;非农人口78.41万人,比上年增加0.6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92万人,出生率7.44‰;死亡人口1.78万人,死亡率为6.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计划生育率为97.8%。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97万个,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8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72人。全市再就业培训1.25万人,其中创业培训1541人;职业技能培训3.8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7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503元,比上年增长11.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85元,人均住房面积35.1平方米,恩格尔系数3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大关,达到8333元,增长1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27元,恩格尔系数37.4%,人均住宅面积50.6平方米。城乡居民年末人均储蓄余额已达15004元,比上年增加了2156元,增长16.8%。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50.14万人,比上年增加2.77万人,其中参保职工40.3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9.8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3.31万人,比上年增加2.9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3.22万人,参保退休人员10.0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2.5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1.85万人,增加4.2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7.19万人,增加3.37万人;参加生活保障和生活补助制度的被征地农民达到11.78万人,其中已享受生活补助和生活保障的5.15万人。
    全市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1474人,其中城镇9194人,农村32280人,全年发放低保保障金额3613万元,比上年增长16.0%;市区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30元提高为245元,农村由120元提高为147元;全市城镇“三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905人,集中供养率96.8%,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拥有床位6576张,收养各类人员4009人;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408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805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37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1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859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城市建设    年末耕地面积16.44万公顷,全年建设用地1028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31公顷。全年造林面积332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48.6%。年末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1312公顷,湿地示范区1个,面积1100公顷。全年降雨量1042.9毫米,年末全市拥有水库153座,总库容6.82亿立方米,蓄水量1.67亿立方米;全年水资源总量24.8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965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9.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8%,其中工业用水量5.1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23亿立方米。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254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0%。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5.85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76.80亿千瓦时,生活用电量9.28亿千瓦时。万元生产总值耗电量1260千瓦时,比上年下降4.8%,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1764千瓦时,下降19.5%。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5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0.9%。
    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2006年湖州被国家环保总局正式下文命名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并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称号,安吉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命名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已达13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数量列全省第一。“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继续推进,累计完成6844个自然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受益人口达138.18万人。
全市已建成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厂16座,日处理能力34.7万吨,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8.5%;已建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4座,日处理垃圾870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2302个医疗点医疗固体废物收集率和处理率均达到100%。工业污水日处理能力已达到43万吨;工业废气治理装置日处理能力达1.53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8%。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累计达到55家,28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绿色企业,15家被评为省级绿色饭店,建成省级绿色学校43所。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1.69,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4天,优良率达到89.3%。全市烟尘控制区面积122.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79.7平方公里,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8.9分贝。全市四大水系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市界出界水质达标率为68.2%,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5.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2.3%。
    2006年我市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9%,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71.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6.2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年完成重点工程建设投资13.8亿元,完成了二环东路、三环北路西延一期、人民路北段拓宽工程;图书馆、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军分区新营区已建成移交、大剧院主体已完成屋顶吊装。中心城市道路面积1043.7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6平方米;中心城市绿化面积2019.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增加值、农林牧渔业产值等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均水平有关数据均按户籍人口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指年销售总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贸易企业、年销售总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贸易企业;
6、限额以上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8:30-17:30
QQ群:
653541906
联系电话:
010-85786021-8017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手机版|小黑屋|EPS数据狗论坛 ( 京ICP备09019565号-3 )   

Powered by BFIT! X3.4

© 2008-2028 BFIT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