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EPS数据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3|回复: 0

[数据快递] 北京市通州区2001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4339

金钱

6696

积分

高级用户

发表于 2017-12-8 14: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年鉴
年鉴分类: 地区分类

200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结构调整,创新体制。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团结奋斗,扎实工作,营造创业环境,加强重组引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绩显著。2001年,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社会需求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据统计我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3.4亿元,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4.7%、45.6%、39.7%。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一、第一产业

2001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0.8亿元, 比上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135976万元,其中:种植业62770.7万元;林业3335.7万元;牧业58386万元;渔业11483.6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以专业村、专业镇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种养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全年新增蔬菜、牧草、中药材、林果花卉面积14.5万亩。新建养殖小区34个,累计达到239个,养殖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达到47.2%,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整合现有资源,成立通济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东方绿洲”等农产品品牌,日配送能力达到50吨。 组建蔬菜、林果、花卉、肉牛、奶牛等五个行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296个,带动农户1.7万户,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全区43家农业企业获得北京市农产品绿色安全生产证书。 粮食总产量16538.8万公斤。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品 名         单位     2001年      2001年比上年±%

   社会菜产量     吨      933895            8.7

   干 鲜 果       吨      43330             2.1

   出栏肉鸡      百只      53540          -51.3

   鲜蛋产量       吨       12411            -9.6

   牛奶产量       吨       26664            16.3

   商品肉牛       头       23989            14.5

   出栏生猪       头      493044            11.2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200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4946千瓦,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973台,小型拖拉机(含手扶)1893台,全区机播面积352815 亩,机收面积413625亩。

  农田水利建设继续以发展节水、喷灌工程为重点,农业基本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总灌溉面积56.43千公顷,背负式机动喷雾器563台。全年累计机井8446眼,其中深井11眼,配套使用机电井8271眼。财政用于农机投入654万元。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其

中:工业增加值25.5亿元,比上年增长26.9% 。

    2001年,我区加大了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观形象建设,累计1.2亿元,使工业区综合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成立招商局,加强了对全区招商工作的指导和引导。2001年全区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9项,亿元以上项目8项,投资总额37.6亿元,到位资金8.3亿元。投资规模超过亿元的国家863计划项目福日科光电子有限公司、中科院半导体6英寸砷化镓项目、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客车总厂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项目入区。

全区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6557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区办工业完成53436.1万元,乡镇办工业完成182841.8万元,村办工业完成425584.8万元,私营个体联合体完成121255万元。

工业销售收入完成599095.3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区办工业完成61727.8万元,乡镇办工业完成163281.3万元,村办工业完成265575.2万元,私营个体联合体完成108511万元。全区工业利润总额290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1%,其中区办工业实现利润1584.1万元,乡镇办实现7024.6万元,村办实现13588.3万元,私营个体联合体实现利润6898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品名         单位      2001年     2001年比上年±%

  成品钢材       吨          2285            -7.8

  工业泵       台          916            120.2

  肥    皂       吨         1619              4.7

  塑料制品       吨       21245.2          13.2

  白    酒       吨        1070         -71.3

  家    具      万件         59.1            34

  自来水产量    万吨       1484              0.3

  发 电 量    万千瓦小时    4681.6           4.3

  铸     件      吨       70288            36.1

  铝     材      吨         7543          -14.6

    2001房屋建筑业开复工面积33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0.2%。建筑业总产值331847.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

    外经外贸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扩大技术经济合作。本年“三资”企业303家,实际利用外资6168.3万美元, 出口供货额100934.6万元,出口创汇816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2%、40.2%和48.3%。

                   三、第三产业

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房地产业开发实力、建筑规模、设计风格有了质的提高,提升了新建居住小区档次和品质。全区住宅开复工面积210万平方米,商品房交易和销售面积6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5亿元,形成税收1.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又带动了第二产业中建筑、建材业的快速增长。建筑业总产值实现10亿元,门窗产量100万平方米,占北京市场近三分之一。调整商业业态,通糖连锁公司继续扩大规模,新发展连锁门店14家,总数达到64家,并辐射朝阳、三河等周边地区。引进大型连锁企业北京小白羊超市。启动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组建了北京东方运河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筹备东方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重点项目,修缮通运桥,完成通惠河南岸绿化和路面硬化。交通运输、信息咨询、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旅游也取得新发展。

    2001年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364994万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356661万元,在消费品零售额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79273万元,占50.3%;穿的商品零售额53766万元,占15.1%;用的商品零售额105644万元,占29.6%;烧的商品零售额17978万元,占5%。全年各类商品市场成交额140664万元,比上年下降2.1%。

    交通运输邮电业:全区公路总里程2082.4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97公里,区级公路250公里。区直属运输业完成货运量

46.5万吨,货物周转量1015.4万吨公里,货运收入1661.8万元。全区年末有营运出租汽车公司11家,营运出租车2067辆。

    全区年末邮政局(所)29处,邮政业务总量4547万元,邮政业务收入4201万元 。全区有代办电信业务的局(所)10个,电信业务收入19560.6万元。2001年末,全区城乡交换机总容量30.6万门,年末实有电话22.04万部,比上年增长15.8% 。

    财政、金融、保险业:2001年,全区财政收入121134.9万元,比上年增加32746万元,增长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536万元,比上年增长35.2%;财政支出112714万元,比上年增加16351万元,增长17%。

2001年末全区各银行及邮政储蓄存款1634546.2万元,比上年增加333345.2万元,增长25.6%。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07482.2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8775.2万元 增长14.7%。银行各项贷款余额844759.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6651.5万元,增长17%。

全区有4家保险公司,保额306.6亿元,业务收入 61027.6万元,理赔支出5096.8万元。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区,积极推进科技改革、科技管理、科技服务、科技人才等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科技园区

和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步伐,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全年落实星火计划项目12项,科技推广项目20项,新发展民营科技企业15家。建立政府信息平台,政府网络化办公开始启动。农业远程信息服务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加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7所中学规范化建设经市验收达标;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新建甘棠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东里幼儿园达到市一级一类园标准

修缮农村中小学校舍2.5万平方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评选认定区级骨干教师206名,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边远乡镇任教,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培训教师800人次。

全区有普通中学45所,普通初中在校生34902人, 普通高中在校生8226人,共有教职工3354人,其中:专任教师2556人,小学校141所,在校学生47336人,教职工3936人,专任教师3491人。全区共有职业中学6所,在校生2566人,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98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数9663人,教职工707人,其中:专任教师400人。

全区文化事业机构46个,专业电影院1个,电影管理站1 个, 公用图书馆1所,藏书15.1万册,区文化馆1个,乡文化站19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启动运河奥体公园建设。实施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铺设光缆35公里,发展终端用户1.3万户。

卫生、体育事业:2001年全区有医疗机构180个,病床2276张,卫生技术人员3226人。其中:中医师205人,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2人,西医师1215人,护师734人,中等医学(药)机构2个。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市政建设

    2001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7209万元,比去年增长195.4%,按建设性质分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359127万元,更新改造投资为48082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88.2%、11.8%。

    坚持规划先行,初步完成新华大街城市设计、河东新城控规、地铁八通线沿线控规、全区土地利用整体规划,调整全区燃气专业规划,着手制订温榆河两岸总规划和南部新城市政管网规划。

   继续实施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地铁八通线全面动工。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工建设公路六环宋庄段。新建的内环路东南段通车。土桥长途汽车站正式运营。改造扩建城东路。改扩建张合路、张采路、柴小路等乡镇公路30公里。铺设天然气主管线10.7公里。全面规划日供水量10万吨的第二水厂。完成温榆河通州段治理主体工程,启动北运河二期治理工程,完成疏挖河道2.8公里。四个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51个村庄进行新村建设,开复工面积50万平方米。

     依法加强城市管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效果。投入人力70万人次、财力7500万元,拆除各类违法建设和临时建设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

五、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73978.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年末职工人数56370人,比上年增加       1113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22元,比上年增加2143.1元,增长18.7%。

    据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统计: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5.5元,比上年增长19.2%;人均生活费支出6326.6元,比上年增长10.6%。

    百户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彩电132台,微波炉21.3台,洗衣机133.3台,空调76台。

农民家庭抽样调查统计表明:2001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9.6元,比上年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72元,比上年增长5.1%。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彩电109台,电冰箱92台,空调27台,洗衣机95台,热水器17台,微波炉7台。

六、人口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604693人,比上年增加7554人,其中农业人口402191人,比上年减少4441人;非农业人口202502人,

比上年增加11739人。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2001年全区出生人口3099人,出生率5.16‰;死亡人口3349人,死亡率5.58‰,人口自然增长率-0.4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中心
关闭
在线时间:
周一~周五
8:30-17:30
QQ群:
653541906
联系电话:
010-85786021-8017
在线咨询
客服中心

意见反馈|网站地图|手机版|小黑屋|EPS数据狗论坛 ( 京ICP备09019565号-3 )   

Powered by BFIT! X3.4

© 2008-2028 BFIT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